红色精神引领乡村振兴,青年学子在行动
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、强信念、跟党走,2025年1月16日,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重点团队筑梦先锋队以“青春筑梦·融合振兴路”为主题,奔赴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开展调研活动。
团队深入基层探索乡村振兴,深入开展走访农户实践调研、学习革命先 烈精神、拍摄微课堂视频等系列活动,旨在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,在实践中经受锻炼、提升综合能力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。
一、寻访红色基因,薪火相传革命精神
“热血男儿报家国,将军策马赴沙场,高举斧头和镰刀,为了人民求解放……”,在追寻红色记忆的过程中,筑梦先锋队走进了旷继勋起义纪念馆,在讲解员的引导和讲解下,追寻着寻旷继勋、王右木等英雄先烈的光荣足迹,感受着领导蓬溪起义的革命先 烈们的大无畏精神。纪念馆内,大量珍贵文物、图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。他们是民族的脊梁、是时代的先锋、是祖国的骄傲。
(图为筑梦振兴先锋队成员正在参观旷继勋起义纪念馆。杨润 供图)
参观完纪念馆外面已是小雨淅沥,却无法浇灭一颗颗对红色精神的敬仰之心。一位成员感慨道“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幸福的来之不易,这些都是无数革命先 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”
寻访红色基因,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,实践团队成员将在之后做对社会有大情怀,对时代有深思考,脚踏实地发挥专业所学,为地方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,在与真实世界交互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奋斗方向和人生价值。
二、溯源红色革命精神,走访调研“兴”乡村
在实践中,团队积极运用“互联网+社会实践”新模式,筑梦先锋队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,走进农户家中,倾听村民的心声,了解村民们对于红色革命精神的了解程度,感受乡村的变迁。调查内容细致入微,从景区基础设施完备性,如休憩座椅的设置合理性、卫生设施的清洁维护情况、导览标识的醒目与准确程度,到红色文化展示的感染力,像陈列馆展品陈列逻辑、历史故事讲解生动性等方面全面展开。
(图为筑梦振兴先锋队成员正在采访当地居民。金文豪 供图)
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,团队一共收集了180份问卷数据,成员们广泛收集了游客、工作人员及当地居民对于牛角沟村发展的宝贵意见和建议。当地居民作为村庄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,在调研中也表达了复杂心声。绝大多数居民对红色旅游带动村庄发展满怀信心与期待,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特色手工艺品店也成为增收亮点,曾经沉寂的村庄因旅游焕发生机。然而,发展的浪潮也带来新问题,游客增多使生活垃圾处理棘手,交通拥堵时有发生,宁静乡村生活节奏被打乱。居民们迫切期望在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间找到平衡,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宜居的双赢。
(图为筑梦振兴先锋队成员正在采访旷继勋起义纪念馆工作人员。金文豪 供图)
团队开展调研活动,形成了调查报告、调研视频等实践成果,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实践观国情,调研出真知的意义所在。在实践调研过程中所广泛收集到的宝贵意见与建设性建议,宛如一盏盏明灯,为牛角沟村未来坚定不移地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,提供了清晰且极具价值的参考路径与方向指引。
三、迈入田间地头课堂,学思践悟乡村振兴新篇章
牛角沟村为铭记历史与传承文化,打造了许多红色景点,如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指挥部旧址、藏兵崖、旷继勋牛角沟起义陈列馆等,这些景点生动地再现了红军战士们的生活场景,让到访者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。
(图为筑梦振兴先锋队成员正在参观牛角沟村景点。杨润 供图)
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,拍摄了牛角沟村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点滴变化。引进的先进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,农村电商的发展则将当地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,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。镜头中的牛角沟村,生态环境优美,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。
(图为筑梦振兴先锋队成员正在田间地头拍摄微课堂视频。廖芹 供图)
在此次调研活动中,筑梦先锋队的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,也见证了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的生动实践。团队成员表示,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,继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,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,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。
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当前,乡村振兴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。筑梦先锋队的此次调研活动,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和践行,更是对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深刻诠释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他们将继续发扬“不怕苦、不怕累”的精神,为牛角沟村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,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绚丽光彩。(杨卓文 )
标签: